春节假期7天 西昌建昌古城接待游客60.4万人次
据凉山政务:
烟火入古城,地道民俗年,今年春节假期期间,有着600余载历史的建昌古城以其惊艳“重生”的独有魅力和焕然一新的“蝶变”面貌,让这里成了西昌全新的城市地标及“打卡地”之一。自1月21日至27日,7天的时间内,集合了古建筑、艺术表演、民俗风情、地道美食的西昌建昌古城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,共接待游客60.4万人次,单是1月25日当天,西昌建昌古城接待游客单日突破10万人次,位列全省景区接待游客人数第三,精彩纷呈、内容丰富的活动让大家感受到了久违的烟火气息,也享受了春节的浓郁年味。
(资料图)
龙狮舞动闹新春
共享民俗文化大餐
古城腾彩龙,醒狮舞新春。2023年春节期间,西昌建昌古城为大家献上“味觉”“嗅觉”“触觉”“听觉”“视觉”的五感年味体验,为广大游客和西昌市民精心“烹饪”制作了一席色香味美俱全的文商旅融合盛宴,其中,传承弘扬传统文化、打造古城新式年味儿的舞龙舞狮,自然是最有年味和最为喜庆的,吸引众人驻足观看、拍摄。
大年初一,醒狮舞龙巡游表演拉开了建昌古城春节活动的序幕。来自大兴乡的舞龙舞狮队伍自大通门、涌泉街、安定门、四牌楼、南街一路巡游,时不时停下来在锣鼓声中舞动龙狮。当舞狮眨巴着眼睛摇头晃脑,当舞龙时而盘踞时而左右舞动,古城就开启了“闹新春”模式。
大年初二,“2023西昌市迎新春民俗展演”活动在古城上演,舞龙舞狮表演再次醒目吸睛,不仅让市民游客们大饱眼福,也让大家体验了地地道道的西昌民俗文化大餐。除了舞龙舞狮外,还有采莲船、秧歌等,来自西昌各乡镇(街道)的民俗队伍用精彩的表演向大家送上新春祝福。
西昌市安宁镇采莲船民俗队伍队员贾惠林告诉记者,采莲船相当于旱船,有很长的历史渊源,随着西昌市委、市政府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建设,安宁镇采莲船民俗队伍就一直参加市上组织的每年新春的民俗表演。他们也通过自己的表演来歌颂西昌的变化、祖国的变化,以及对家乡的父老乡亲的一种问候,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,营造热情迎客的氛围。
大年初三,“2023西昌市迎新春舞龙大赛”在建昌古城大通门外举行。
古城城墙下,一支支舞龙队伍伴随伴奏完成一个个腾、跃、翻、滚、缠、穿等动作和套路,各种姿势秀起来,灵动活跃、声势浩大,助兴新年红红火火。经过激烈比拼,最后,由大兴乡女子龙灯队、川兴镇男子龙灯队夺得一等奖。
西昌市大兴乡女子龙灯队队员吴娟向记者介绍道,大兴乡女子舞龙队由来已久,都是妈妈传给女儿,婆婆传给媳妇儿,一代一代传承了多年,她就是从婆婆手里接了手。此次能在古城舞龙,能把传统文化展示给游客,让大家在喜庆热闹、喜气洋洋的氛围中过年,她感到很激动很开心。
重庆游客吴先生说:“像舞龙舞狮这样的传统民俗表演,我已经很多年都没有看到过了, 孩子也没有见到过,所以带着他们来感受一下。”
活动多多迎新春
烟火气中年味浓
新春的烟火气,就在那街边的小吃美食中,在那摊位的特色产品处。春节假期期间,建昌古城的“新春好礼集市”人头攒动,“文创摊位”有古香古色的团扇、炫目的古风花灯、精雕细琢的彝族银饰及漆器、南红玛瑙等。糖画的摊位前,聚集了许多市民游客,尤其是小朋友们,大家转动像时针一样的箭头,指到什么动物,糖画传承人就用糖画出什么动物,让大家在甜蜜中感受非遗魅力、传统文化。
在兰展处,大家细细观赏一盆盆如君子的兰花兰草,在阳光下一边品茗一边赏花;在南红玛瑙馆,一件件精美的南红玛瑙作品展示大家眼前,令众人称赞连连……此外,首届古城新春音乐会也在初三到初五精彩上演,由HAYA乐团、木马、莫西子诗分别献唱。观众们在建平门城墙下共享音乐盛宴,随着动听悦耳的歌声和乐曲跳起来,时而欢快舞动,时而沉浸乐声。为大家在新年放声高歌的,还有从1月22日到27日每天都有演出的城墙下乐队,让大家在音乐声中体验古城的温情、年味的热烈。
初四到初六,国潮巡游、恭迎财神、遇兔秀等活动依次开展,参与国潮巡游的汉服爱好者们大方、优雅地展示着汉服之美,弘扬传统文化。不倒翁财神、财神人偶等,更是将美好的寓意送给每一位游客市民。身穿着毛茸茸兔子人偶服的演员们,也在古城内不断巡游,与孩子们互动、合照,可爱萌趣的造型非常讨喜。
大戏楼的川剧变脸、古筝演奏等更是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,市民游客在大戏楼前围坐,来一壶围炉煮茶,尝一尝西昌烧烤,烤一烤温暖太阳,舒适惬意。新春纳福活动处,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,空桶投球、投壶、射弓箭、滚铁环等项目,不仅让孩子们倍感新鲜,还勾起了80后、90后的美好童年回忆。
今年春节期间,建昌古城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了一个阖家团圆、举家欢乐的好去处,地道年俗活动、节目一场接一场,让大家过了一个烟火气浓浓的热闹年。每条街巷的大红灯笼、福字、春联、窗花都洋溢着喜庆、团圆的气息,“坐”在古城内的巨型兔子气球身上的图案就像邛海湿地的地图,向大家展示了西昌正向国际生态田园历史文化名城奋力迈进的目标。(记者 寒梅)
关键词: